什么是应力导向氢致开裂
应力导向氢致开裂(StressOrientedHydrogenInducedCracking,简称SOHIC),是湿硫化氢环境中氢致破坏的一种形式。在石油、天然气以及石化等行业,设备和管道常接触含硫化氢的介质,若材质与防护不当,就可能遭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的威胁。
当金属处于湿硫化氢环境中,会发生一系列电化学反应。钢与含水硫化氢发生腐蚀反应时,会产生原子氢(H)和分子氢(H₂),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H₂S→FeS+2H,接着,2H→H₂。原子氢体积微小,容易从金属原子间的间隙扩散至金属基体内部,与基体发生物理化学作用,从而降低金属基体的机械性能。
在应力的引导下,原子氢会在金属内部的夹杂物与缺陷处聚集,形成成排的小裂纹,这些小裂纹会沿着垂直于应力的方向发展。应力导向氢致开裂通常发生在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和高应力集中区,如接管处、几何形状突变处、裂纹状缺陷处或应力腐蚀开裂处等。
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由于焊接过程中的热循环作用,使得该区域的金属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氢原子更容易聚集,从而引发应力导向氢致开裂;在接管处,由于结构不连续,会产生较高的应力集中,为应力导向氢致开裂提供了条件;在几何形状突变处,如容器的拐角、变径部位等,应力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也容易导致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的发生。

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的原理探究
氢的产生与渗透
在湿硫化氢环境中,金属材料表面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以碳钢为例,当它与硫化氢(H₂S)接触时,会发生如下电化学反应:阳极反应中,铁(Fe)失去电子变成亚铁离子(Fe²⁺),即Fe→Fe²⁺+2e⁻;阴极反应则是硫化氢在水中电离出的氢离子(H⁺)得到电子生成氢原子(H),H₂S⇌H⁺+HS⁻,2H⁺+2e⁻→2H。这些氢原子非常活泼,由于其原子半径极小,能够轻易地通过金属晶格间的间隙,扩散进入钢基体内部。
在实际的石油化工生产中,一些与含硫原油接触的管道,其内部表面在湿硫化氢环境下不断发生上述反应,持续产生氢原子并向管道钢基体渗透,为后续的氢损伤埋下隐患。
裂纹的形成与发展
氢原子进入钢基体后,不会均匀分布,而是倾向于在夹杂物、位错、晶界等缺陷处聚集。这是因为这些位置的能量较高,氢原子处于这些位置时体系的能量更低,更为稳定。当氢原子在这些缺陷处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会结合形成氢分子(H₂)。由于氢分子的体积比氢原子大得多,在钢内部无法自由移动,从而在局部区域产生巨大的内应力。当这种内应力超过钢的屈服强度时,就会在这些缺陷处产生微小的裂纹。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这些小裂纹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当金属材料受到外加应力(如管道内的压力产生的应力、设备安装时的装配应力等)或残余应力(如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作用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应力的导向作用下,这些小裂纹会沿着垂直于应力的方向开始扩展。它们会不断连接、合并,逐渐形成宏观可见的应力导向氢致开裂裂纹。这些裂纹的扩展路径常常呈现出锯齿状或阶梯状,因为它们需要不断克服金属内部的各种阻力,如晶界、第二相粒子等。
以上就是“什么是SOHIC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的相关解答,无锡力博实验室是一家专注于可靠性试验与项目研发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司拥有大型实验室,可以承接SOHIC检测、及CNAS/CMA报告试验,如果您有产品需要做相关测试的,欢迎电话咨询!
电话:189 6183 9178
邮箱:064@rd-test.com
地址:无锡市锡山区春晖东路151号Copyright © 2017-2022 无锡力博实验室认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58088号 技术支持:迅诚科技

